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7的文章

武界_最北的布農族小村(2017_0929~1001)

背景說明 布農族以往是以家族為單位來劃分獵場,避免侵犯別人的領域,所以是散居的部落。但是日人統治期間,為方便管理將 「番人」集體遷居就近管理,以防其造反,為害日本人生命財產安全 ( 根據資料記載當時山中不少日人被「番人」出草砍頭 ) 故日人採取"以夷制夷"及高壓武力鎮壓策略,常登山人應知道,台灣高山山徑高處都有警察駐在所或檢查哨遺跡,以便監控往來的村民,當時漢人也不可以隨意進入山區,難怪我們經過曲冰古道時發現路旁有機槍堡遺跡,對於高砂族日本人不敢掉以輕心。而 南投仁愛鄉的武界部落(法治村)就是被集中遷移的布農族 (bunan) 卓社群的原住民社區,也是台灣布農族分布最北的一支 ( 南投縣仁愛鄉有三個部落,過坑部落( 中正村 )、 武界 ( 法治村 )、曲冰部落( 萬豐村 )、信義鄉久美部落( 望美村 ) MIT 節目中知名高山嚮導藍教官故居 ) 。 武界全村約 1 百餘戶,人口約 8 百人,多以務農為主,是個民風純樸的美麗部落。坐落在武界山和干卓萬山之間,並有濁水溪與栗栖溪穿流而過,形成山高谷深的峽谷地形。日本人統治期間看中這裡可以截流濁水溪,而且布農族人力充沛可供使用 ( 據說建築水庫期間工人最多時近千人 ) ,建築水力發電工程 ( 武界水庫與大壩 ) ,透過穿山隧道將水引流治日月潭發電,長度 約 12 公里 ,不過 由於濁水溪輸沙量大,武界壩攔阻很多濁水溪上游的沙石在武界壩以上的河床,因此武界壩淤積嚴重。 因此,談到日月潭就必須提到潭水水源的上游 -武界 ( 近來日月潭也有 淤積問題,專家估計約 200 年後將積滿整個日月潭,不過因為日月潭是重要觀光區不使用傳統的方式挖掘淤泥,故計畫由大竹湖區建置淤砂池,再利用颱洪期間將淤泥引流至地利村的濁水溪下游 ) 。另外,由於地勢適合 ( 山頂約一千四百多公尺高 ) 清晨都有雲海湧現,而被稱為「雲的故鄉」,加上過去交通不便,未經人煙雜沓,保有原始風光及布農族最純真的年代與習俗,猶如人間淨土有桃花源之稱。 從背景說明,才得知水壩上游為何淤積,我們前往一線天景點時,走在河床上,到處都是砂石,而且最近颱風過後,原本由民宿業者聯合出資請工人將河床整出一條路徑,方便以四輪傳動車搭載旅客進入景點,已經被砂石堆積無法通行。難怪當天都沒有看到其他的遊客,只有我們夫妻兩人走在一望無際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