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東南歐遊記克斯蒙13天 —6/11~12

D11 佩拉斯特(PERAST)蒙地內哥羅→科特Kotor-杜城


黑山因為地緣關係,有非常豐富的人文歷史,境內佇立著羅馬建築風格的堡壘和古城,華麗的天主教堂,東正教修道院,再加上充滿歡樂氛圍的海濱度假區,友善爽朗的黑山人民,和較為低廉的物價消費,讓黑山在近幾年快速吸引世界的眼光,成為歐洲-特別是來自俄羅斯與烏克蘭遊客的度假勝地。

Perast 前方海灣有兩座小島,一座是天然島嶼,一座是人工島嶼:
 Island of St. Gorge 聖喬治:天然珊瑚礁形成的小型島嶼 ,島上有茂密的柏樹林和一座本篤會修道院,目前還有修士住這裏,這座島禁止觀光客登島。
另外一座小島是,Our Lady of the Rocks 聖母岩:它是用沈船和岩石堆積製造的人造島嶼,所以教堂內很多擺飾,都是從海底打撈上來的物品。
小島有一個迷人的故事,傳說在1452年7月22日這天,有兩位漁夫從艱難的航程返回Perast,在露出海面上的岩石堆發現了聖母像,他們相信這是一個奇蹟,是神聖的力量讓他們平安返回,所以在這裡建造了一個小教堂。 從此之後,水手或漁夫在出航前都會在這裡丟下一塊石頭,後來也將舊船鑿穿沈入做為基石,經過數百年的累積,最終成就現在的島嶼規模。直到現在,仍然延續往大海扔石頭的習俗,每年的7月22日會舉辦一場名為fašinada的活動,當地居民會划船到這裡,向海里扔石頭,繼續為島嶼擴大面積。

現在小島上的聖母岩教堂是於1632年建造,教堂收藏了17世紀著名的巴洛克藝術家 Tripo Kokolja 的68幅畫作,包含他最重要的作品 – 聖母的死亡畫像。教堂內的大理石祭壇上方,是畫家 Lovro Dobričević 的岩石聖母像(約1452年)。教堂內還收藏了一系列的純銀匾額,全部都是來自於人民捐贈。匾額上如果有船,風暴或戰鬥的圖像,通常是幸運躲過風暴或船難的倖存漁夫或水手所捐贈。另外1700幅純銀或黃金匾額則由希望祈求平安的商人或信徒所奉獻。

過了邊境,就是黑山共和國。大家都會在此加油站上洗手間,因為過邊境等太久了

雙子島

聖石女島

對面聖喬治島,不開放。修士住在島上


聖石女島上的教堂

教堂屋頂,環繞教堂有許多信徒打造銀飾片送聖母瑪莉亞




很多新娘把捧花放在門框上,左邊銀片,是信徒送給聖母馬利亞的

現在教堂也是展覽館




這幅刺繡每寸有六百條金絲線。繡了超過25年





主要景點介紹
黑山最知名的景點,是被Lonely Planet 評選為2016 最佳旅遊城市的科特古城 Kotor 。這個位在海灣被山脈環繞的精緻古城區,將自然景觀與中世紀古城鎮完美融合,被UNESCO列為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也成為黑山最多遊客拜訪的景點。
佩拉斯特Perast,是這座典雅的小鎮是黑山另一個熱門景點。Perast 在過去歷經不同帝國的統治,期中,威尼斯共和國統治的時間最長,所以小鎮建築採義大利風格。面積不大的小鎮擁有16座教堂和17座宮殿,大多建於17th/18th 世紀威尼斯共和國統治期間。小鎮沒有防禦牆,但是有九座防禦塔,也是由威尼斯共和國海軍所建造。我們當達Perast時因通關時被延誤當地導遊放我們鴿子,LINDA不想浪費時間等人,先搭船參觀雙子島後,回Perast 觀光街上的海鮮餐廳用餐,其實我們的領隊是資深導遊,對於每個景點都非常熟悉,根本不須當地導遊用英文解說再翻譯給團員聽,只不過這是當地政府的政策,以保障當地人的工作權益,聽說韓國團就不請當地導遊,我們的領隊比較守法,按照當地的規定帶團。


科特古城Kotor

午餐後我們再走路10分到巴士站前往科特Kotor參觀,自由活動時間雖然時間不多但我們仍自費爬城牆觀看古城的全景(8歐元,小孩免費)。
另外,領隊Linda也提到過去十年因為旅遊逐漸發達,資金湧入買當地的房子,很多有錢的俄羅斯、烏克蘭人在當地置產,開始有人長期落地生根在當地生活,所以這裏也有不少俄國人。


科托爾有三座城門聯絡城內外,最主要的城門是位於西側的海門(Vrata od Mor),建於1555年的威尼斯殖民時期,城門右側斑駁的聖馬可雙翼石獅記錄了這段歷史,城門融合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格,由厚重的石磚與石柱所構成,進城需付入城費


鐘塔與武器廣場(Clock Tower & Square of the Arms)
一進城門就可以看到這座建於1602年的鐘塔,是科托爾的代表性建築之一,面對廣場的這面呈現巴洛克風格,而北面與東面則是哥德樣式,鐘塔下方有根『恥辱之柱Pillar of Shame』,當市民犯罪時,會處罰跪在石柱前示眾

最長的陽台



海事博物館(Maritime Museum)
科托爾曾有過一段風光的海上歲月,海事博物館珍藏的正是這段歷史,博物館坐落在一棟18世紀的Grgurina貴族宅邸裡,為巴洛克式風格,建築立面的兩座石造欄杆裝飾的大陽台特別引人矚目,屋內則保留威尼斯時代的格局


聖特勒弗教堂(Katedrala Sv Tripuna)
儘管科托爾人大部分都信奉東正教,但最重要的教堂卻是這座天主教堂,
傳說威尼斯商人於809年,從現今的土耳其帶回3世紀基督教聖者特勒弗的骸骨,
卻在科托爾灣遇上風暴,於是為祂蓋了座臨時庇護所,但每當要離去時,
天氣就變差,從此特勒弗就安放在科托爾,成為這裏的守護神,
這棟仿羅馬式的教堂,矗立在聖特勒弗廣場前,教堂歷史可回溯到1166年,
以克羅埃西亞科楚拉島的石灰岩所建,經過多次翻修,1667年大地震時,
教堂的鐘塔與部份立面也受損,目前的巴洛克樣式是後來重建的


聖尼古拉教堂 (Crkva Sv Nikole)
聖尼古拉教堂的歷史並不久遠,是20世紀初的建築,屬於新拜占庭的設計,教堂中間有座大圓頂,立面有兩座鐘塔


與一般天主教堂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沒有靠背長椅,站著做禮拜才代表崇敬上帝,
東正教的主祭壇是一整面的各種聖像屏幕,來隔開神聖世界(裏面存放著聖經)和世俗世界,
空氣中瀰漫著焚燒蜜蠟的香氣,東正教合唱樂音不斷播送,
銀白色聖像淺浮雕襯著深色木框,簡單的彩繪玻璃、灰白牆壁,
陽光透過圓頂投射進來,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神秘氛圍
(男生進教堂需脫帽,女生可以不用)




聖路克教堂 (Crkva Sv Luke)
聖路克廣場上有兩座塞爾維亞東正教堂,一新一舊,較老的是這座聖路克教堂,
於1195年由Mauro Kacafrangi所設計,兼具仿羅馬式和拜占庭風格,
是1667年大地震中唯一沒遭受波及的建築,原室內布滿12世紀的拜占庭式壁畫,
目前僅剩南邊的牆面還保留著,曾經是一座天主教堂,後來轉由東正教徒使用,
因此教堂有兩個祭壇,一個是天主教,另一個則是東正教

可愛的商品櫥窗

我們每人付8歐元,爬城牆




時間只給我們到半山腰,一個古老教堂



關於蒙特內哥羅

Montenegro 一詞源自早期的威尼斯方言,Monte=山,Negro=黑色的意思,台灣音譯為『蒙特內哥羅』,但其他華語國家或媒體譯為『黑山共和國』或簡寫黑山。黑山面積約13.810平方公里,不到台灣的一半, 卻僅有不到70萬人口。位於東歐巴爾幹半島,主要由以斯拉夫人為主的黑山族、賽爾維亞族、波斯尼亞和阿爾巴尼亞族所組成。最後黑山的獨立過程也充分反映它們的民族性,早從1991年起Croatia, Slovenia, Bosnia..就陸續從南斯拉夫爭取獨立,直到2003年只剩「賽爾維亞與黑山邦聯」存在,終於到2006年黑山也舉行公民投票,結果是55.5%贊成, 險些超過歐盟公民投票55%門檻。於是黑山共和國就這樣懶洋洋的成立,不像其他國家有爭取獨立相關的激情或衝突。該國於2006年6月3日正式宣告獨立,隨後加入聯合國,成為歐洲最年輕的國家之一。
相對於克國,黑山的物價相對便宜,這裡可以使用歐元、KN、當地的貨幣。主要是經濟發展仍再努力中,基礎建設還未完善,所以才會有很多外來客在此投資置產。在過境的休息站,我看到一張明信片(翻譯成中文),顯示十個黑山經典的自嘲節錄,其中好幾個是有關於不要工作只要輕鬆享受生活的名言,能這樣自嘲其實不簡單, 也說明他們隨和的個性。

英國 19世紀的浪漫詩人拜倫這樣形容Montenegro蒙特內哥羅:,黑山的海岸線是陸地與海洋最美的相逢”。這幾年克羅埃西亞觀光發展的很迅速,每到周末或假日,從周邊國家進入克國觀光遊玩的爆增許多,所以在邊境地方,你會看到排一長排的車龍,等待海關確認, 蓋章, (入出境蓋章是車的圖形), 大家都是要進入克羅埃西亞的遊客,聽領隊說, 有時候一排等待的時間約1~3小時都有,所以通關前LINDA提醒大家要上廁所,以免卡關時,進退不得。今天通關時果然看到不少人要到克國觀光遊玩,其中又不少人是超跑車隊或騎重機整隊出遊過境,甚至有位自行車騎士,通關時只帶一本護照,就一路給它騎下去,領隊擔心回程會大排長龍影響行程,還好回來時順利通關,沒有耽誤太久,就回到杜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東南歐遊記克斯蒙13天 —6/5

D5 → ( 斯 洛維尼 亞首都 ) 朱布亞納 Ljubljana → ( 克羅埃西亞首都 ) 札格雷布 Zagreb( 宿 Premier)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共和國國土面積為 20,273 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 205 萬人,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盧比安納為首都及最大城市。係位於阿爾卑斯山尾段的中歐小國。西鄰義大利,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埃西亞。 盧比安納 (Ljubljana) 面積不到 1000 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 30 萬人,是個很迷你的小城市,用走的就可以逛完整個城市。盧比安納河 (Ljubljana River) 流經市中心,城市往河的兩側發展。地處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之間,西接義大利,北鄰奧地利與匈牙利,它也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更是斯洛維尼亞政治經濟中心,綠化率在歐洲各國來說,僅次於芬蘭與瑞典,被譽為『中歐的綠寶石』, 1991 年於南斯拉夫獨立出來, 1992 年加入聯合國, 2004 年加入歐盟,盧比安娜人口約 28 萬,是目前人口最少的歐洲首都之一,地理位置剛好夾處在維也納、布拉格和威尼斯之間,雖名氣遠不及這些大城市,但吸取了斯拉夫、日耳曼及義大利拉丁民族的不同養份,讓這座可以半天走完的迷你首都,因此融合出一種獨特的文化味道。 市區中仍保留著羅馬帝國時代的遺跡,巴洛克式建築的市政廳、 17 世紀的羅巴噴泉、有趣的三重橋、綠頂雙塔的聖尼拉斯大教堂,以及紅色的聖方濟教堂。 根據資料顯示,這裡史前時代的山丘便已有人類的蹤跡,羅馬時期成為軍事驛站, 9 世紀後有了中世紀古堡的樣子,目前見到的都是 1511 年地震之後重建, 17-18 世紀為貴族居所, 19-20 世紀前半葉則變身為監獄和軍營, 1980 年之後外觀全面翻新,有餐廳、紀念品店、展覽廳、禮拜堂及婚禮大廳,更是市民舉辦音樂會、婚宴、文化活動的場所。 這裡有幾個重要景點如下 『 中央市場 (Central Market Area) 』    聖尼古拉大教堂 (Stolna Cerkev Sv Nikolaja)    羅巴噴泉 (Robbov Fountain)    三重橋   屠夫橋   飛龍橋   共和廣場 城堡纜車 ( 有軌 ) 觀看新舊城區

苗栗新中橫及神仙縱走探路

苗栗新中橫及神仙縱走探路 2016/10/31                 前幾天老婆的同事傳 LINE 給她是有關苗栗新中橫景點,他問我有沒有看,我告訴她已讀未看內容 ( 須另外開啟網址 ) ,經過再三催促後我看了一下,原來這個景點電視新聞有報導,是兩年前的開通的新道路,看起來還不錯,今天天氣還不錯,於是我們就決定從台北出發去看看這個新景點 (09:10) 。                今天是假日但只有勞工休假,高速公路上車子不多,過了竹北經常塞車路段竟然一路順暢 ,很快的就到達新竹市區 (10:25) ,本來打算到大同路找一家麵食館,好不容易找到之後竟然發現鐵門拉下來,門口貼的紅紙條寫著 「 努力復健中 」 更可愛的是有粉絲到訪不遇在上面用原子筆寫著 「 加油啦 」。 雖然今天沒有開門也不知何時開始營業,但是覺得這個美食景點不錯,下次一定要過來試試。                 接著我們就往苗栗出發,到了苗栗南庄老街之後 (11:50) ,心想今天是星期一應該人不多,沒想到從停車場走到街上時,發現人還不少耶,老婆說感覺上好像到了九份。前幾次來到老街都是非假日,許多商家都沒有開,跟今天比較起來是差很大。剛好這時候也中午了,我們就挑了一家臭豆腐豬血湯坐下來吃,這個家店還不錯吃,離開時我向老闆問路,老闆很阿莎力的告訴我說,往那邊走大概沒多久就可以到了路口,吃飽喝足補充體力後,我們我們在老街稍微逛了一下,參觀了百年郵局拍一張照片之後,就去尋找今天的目標 ->「 新中橫 」 造型可愛的郵差                 來到苗栗之前上網搜尋網友的網誌,大概知道方向,不過我們是由北向南,沿途路線是否正確不太確定,雖然問過的路人,但是當轉進了這條聯絡道的時候感覺上好像是產業道路,也沒什麼車子,心想是不是走錯路了呢 ? 而且路上也沒什麼路標或道路編號,我的衛星導航上面已經沒有路線,慢慢走著走著大概過了 5 、 6 分鐘之後才看到修好新建的道路,但是這條路還是有車子往來,我們慢慢往前探路,終於看到的第一個髮夾彎,心裏才踏實,原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的八卦力聯絡道路。 ( 這條路沒有道路編號但是有標示公里數,共 10k) 。 124 縣道 39.2K 處叉路口 左邊 ( 不像是入口的入口)      

小米旅遊日記(湖口老街)

假日何處去 ( 湖口老街 ) 昨天跟老婆講好今天要去新竹買水蒸蛋糕,早上起來上網查詢了資料,發現湖口老街附近有些景點及美食不錯吃。今天就去瞧瞧看吧 !  早上 9 點半從台北出發,大約 10 點 50分 就到達湖口老街,速度還蠻快的,雖然是假日但是車子還不多,今天算是幸運的一天。 附近還有許多景點可以走走 停車場空間寬敞 湖口老街並不算是熱門景點,只有一條街,從頭走到尾只不過 10 來分鐘就走完了,但是有些小店鋪還蠻有趣的,所以只要用心察看,還是可以發現有趣的東西。 公共廁所 這裡有很寬闊的停車場,附近還有公共廁所,停車算蠻方便的,當我們經過廁所時候發現有一部小發財車在賣輪胎拖鞋,這種輪胎拖鞋不但防水而且耐用防滑耐穿,是用高級輪胎橡膠材料做的,出門可以穿,和藍白拖鞋不一樣,不怕摔倒。每一雙大概是 250元( 其中一雙 300元 ,因我們都買了三雙,所以老闆算我們每雙 250 ) 輪胎拖鞋 在三元宮停車場的轉角有一家雜貨店,裡面有各式的竹製品、斗笠等雜物,物廉價美東西還不錯可以去看看。 另外,雜貨店的旁邊有一家湖口有名的新友飲食店,是這裡最好吃的客家菜餐廳,上次我們吃過,東西也不錯吃,店裡有炒麵、板條、滷豬腳、客家小炒、薑絲大腸、鴨肉等等,這個時候大概是中午 11 點多就已經出現的人潮,所以假日要來這裡用餐最好早一點不然要等很久。 為了避開人潮我們決定先用午餐,走了一圈找到一家客家湯圓的小店,老闆娘很忙,我們先找位子坐下,我們點了一盤小菜 ( 麻油豬肝、豬肚炒竹筍 ) ,一碗板條一碗米粉, ( 客家粄條的油蔥很香味道也不錯吃 ) 。老闆娘特別強調說她的雞是自己養的土雞,不像外面的飼料雞,非常好吃,而且竹筍也是自己種的,很清脆。看來老闆娘對自己的菜非常有信心, ( 菜也不錯吃 ) 重點是價格不貴 (240 元 ) 。因為我們只有兩個人怕吃不完,不敢點太多,有機會再過來試試她的土雞。 吃完飯之後我們就開始逛街,首先我們看到一攤手作手工藝品 ( 用布縫製的小袋子小飾品 ) ,老闆做了許多漂亮的手作包,小飾品。她的先生在旁邊賣手工咖啡,咖啡也不錯喝,乾乾淨淨的,老闆非常平易近人,就跟傑西聊起手 作 的種種個中滋味,聊得還蠻愉快。老闆說她只有假日才過來,在這裡碰到很多喜愛手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