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東南歐遊記克斯蒙13天 —6/5


D5(洛維尼亞首都)朱布亞納Ljubljana(克羅埃西亞首都)札格雷布Zagreb(宿Premier) 


斯洛維尼亞Slovenia共和國國土面積為20,273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205萬人,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盧比安納為首都及最大城市。係位於阿爾卑斯山尾段的中歐小國。西鄰義大利,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埃西亞。
盧比安納(Ljubljana)面積不到1000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30萬人,是個很迷你的小城市,用走的就可以逛完整個城市。盧比安納河(Ljubljana River)流經市中心,城市往河的兩側發展。地處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之間,西接義大利,北鄰奧地利與匈牙利,它也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更是斯洛維尼亞政治經濟中心,綠化率在歐洲各國來說,僅次於芬蘭與瑞典,被譽為『中歐的綠寶石』,1991年於南斯拉夫獨立出來,1992年加入聯合國,2004年加入歐盟,盧比安娜人口約28萬,是目前人口最少的歐洲首都之一,地理位置剛好夾處在維也納、布拉格和威尼斯之間,雖名氣遠不及這些大城市,但吸取了斯拉夫、日耳曼及義大利拉丁民族的不同養份,讓這座可以半天走完的迷你首都,因此融合出一種獨特的文化味道。
市區中仍保留著羅馬帝國時代的遺跡,巴洛克式建築的市政廳、17世紀的羅巴噴泉、有趣的三重橋、綠頂雙塔的聖尼拉斯大教堂,以及紅色的聖方濟教堂。
根據資料顯示,這裡史前時代的山丘便已有人類的蹤跡,羅馬時期成為軍事驛站,9世紀後有了中世紀古堡的樣子,目前見到的都是1511年地震之後重建,17-18世紀為貴族居所,19-20世紀前半葉則變身為監獄和軍營,1980年之後外觀全面翻新,有餐廳、紀念品店、展覽廳、禮拜堂及婚禮大廳,更是市民舉辦音樂會、婚宴、文化活動的場所。

這裡有幾個重要景點如下
中央市場(Central Market Area)』   聖尼古拉大教堂(Stolna Cerkev Sv Nikolaja)   羅巴噴泉(Robbov Fountain)   三重橋   屠夫橋   飛龍橋   共和廣場


城堡纜車(有軌)觀看新舊城區





盧比安納城是斯洛維尼亞的一座中世紀城堡,位於盧比安納城堡山上,俯瞰老城區。據考古調查發現,城堡一帶在西元前1200年就已經有建築存在。現在的城堡則主要修建於16至17世紀,修建的主要目的是抵禦鄂圖曼帝國和農民反抗。1905年,城堡由盧比安納市政府收購。現在城堡也是座觀光景點。城堡頂有餐廳

西面的鐘樓建於1848年,最吸引遊客,塔頂能望到Ljubljana四邊景色,還可以在城牆走動;塔樓內有Virtual Museum,放影立體3D電影,內容有關Ljubljana的歷史。
飛龍是盧比安納的象徵




飛龍橋(Zmajski most) 是盧比安納的經典地標,橋側寫著18481888,橋建於1901年,取代原本的木橋,也是斯洛維尼亞首座舖上瀝青的橋,是為了紀念維也納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法藍茲.約瑟夫(Franz Josef)皇帝加冕40週年,建築師在橋的四端飾有4條飛龍銅雕,因而得名,護欄上的路燈也各雕著3條小龍,百年前這些燈均為瓦斯燈,屬新藝術風格橋樑。火龍在希臘故事中是個守護寶物聖獸,現在則轉而守護盧比安納這城市,除了在橋的四端可見青銅火龍外,小紀念品店或是盧比安納的市徽也都可以見到唷!


龍橋是位於斯洛維尼亞首都盧比安納市中心的一座橋樑。



主教堂門口1996年時為斯洛維尼亞信奉基督教的1250週年紀念所建的銅門,當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蒞臨主持,因此銅門上也刻有教宗。入口銅門的把手已被人們磨得發亮


綠頂雙塔的聖尼古拉斯大教堂,民眾相信尼古拉斯能保護人民免受洪災、水患之苦,而於市場旁建立教堂,也一直是漁民的守護神,13世紀起就有一座仿羅馬式教堂,直到18世紀才逐漸發展成今天所見的雙塔大教堂,兩扇銅製大門是為了紀念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96年到訪所打造,而真正的教堂大門是在一旁的小巷弄裏,相較於銅製大門非常不起眼,教堂內以粉色大理石、白色粉牆、鍍金裝飾及華麗的巴洛克濕壁畫所構成。



2010年才興建的『屠夫橋(Mesarski Most),連接中央市場與堤岸碼頭,風格不同於兩側的三重橋與飛龍橋,因橋的位置過去正好是市場肉販的攤位,因而命名為屠夫橋,整座橋上掛滿了各式紀念鎖頭。屠夫橋(Butcher's Bridge),值得一提的是,屠夫橋在此間頗具盛名的~「後悔吃了蘋果的亞當與夏娃雕像」(當地名雕刻家Jakov Brdar作品)。附近的中央廣場(Central Market)是個很大的市集聚集地,販售着斯洛維尼亞的水果、蔬菜、乳製品、肉製品、生活雜貨和衣服。

屠夫橋面對中央市場,橋兩旁吊滿情人們的鑰匙



中央市場的公平秤,如果覺得攤販的秤不準,再來這裏秤看看。





被趕出伊甸園的亞當與夏娃



德國納粹時期留下來的香腸製法,加入南歐獨特風味,打造出號稱東南歐最棒的味道



()市政廣場(Town Hall)上的巴洛克式三合噴泉(Fountain of Three carniolian River )係由盧比安那偉大的巴洛克式雕刻大師Francesco Robba所作。雕刻作品上的三位水神代表著SavaLjubljanicaKrka三條河流。

後方綠頂雙塔的聖尼拉斯大教堂  前方羅巴噴泉(Robbov Fountain)  掛著國旗的是市政廳

羅巴噴泉(Robbov Fountain)
乍看之下很像羅馬廣場上的三水噴泉,噴泉設計者是18世紀來自義大利的雕刻大師法蘭西斯科.羅巴,他因為愛上斯洛維尼亞,在此終老一生,噴泉上三座神祇捧著三只陶甕,分別代表這個區域的三條河流:沙瓦河(Sava)、克爾卡河(Krka)與盧比安娜河(Ljubljanica),不過,目前見到的雕塑為複製品,真品保存於國家美術館內。

市政廳(City Hall)
市政廳挺立於市政廣場上,以高聳鐘樓與宏偉柱廊立面著稱,由這些建築元素約略可看出受到威尼斯的影響,前庭上頭掛著哥德晚期的徽章牌匾,地上立著一尊赫丘力士(Hercules)與獅子雕像,內有座文藝復興風格的中庭,四周圍繞著三層的拱廊。

垃圾分類桶,垃圾桶的容量是埋在地底下

城市觀光巴士,有免費和付費的



接著來到『三重橋(Tromostovje)』,是盧比安娜最知名的地標,顧名思義,跨越盧比安娜河的橋共有三座,由建築師 普雷契尼克(Jože Plečnik)所設計,1842年建造時僅中間這座橋,1931年為了讓民眾方便進出新舊城區,於兩旁各增加一座橋,呈漏斗狀,而橋的樣式則故意採威尼斯風格,因為盧比安娜正好位於維也納與威尼斯的中途,也是義大利拉丁民族與日耳曼兩個不同文化的交界。


盧比安娜河畔(Ljubljana River)
盧比安娜河是亞得里亞海和黑海商旅航道上一條重要支流,長久以來作為盧比安娜市的生命之源。
南岸有一整排的露天咖啡座,這裏是全城最熱鬧的地方

二手書攤



『共和廣場(Republic Square)』是斯洛維尼亞的政治中心,曾經是古羅馬時代北城牆所在,廣場旁最大的建築是議會大廈,入口有眾多的人體雕塑,廣場前的高大摩天樓分別是盧比安娜銀行與文化會議中心大樓,廣場中心巨大的平台是1991625日斯洛維尼亞宣佈獨立的地方。




方濟各會教堂是位於斯洛維尼亞首都盧比安納的一座教堂。2008年開始,方濟各會教堂被列為斯洛維尼亞的保護建築。以巴洛克和新藝術風格為名。

『聖方濟教堂(Franciscan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外觀呈粉色調,建於1646年,目前的外觀是地震之後修建的,教堂內有尊盧比安娜最大的聖母銅像,主祭壇與剛剛的羅巴噴泉同一位義大利建築師。





整個城市又以派沙倫廣場(Preseren Square,又稱為中央廣場)為中心,很多慶典活動都在這裡舉辦,不時也可以看到街頭藝人在這裡表演,相當熱鬧!當時興建這廣場時,為了紀念斯洛維尼亞的愛國詩人、文學家France Preseren,廣場就以他名字所做的命名,並設有他的雕像(銅像站立者),而他的其中一首詩則成為斯洛維尼亞國歌。上方是他鄰有趣的是愛國詩人France Preseren目光望去的角度,居然有個女子在對面看著他。導遊介紹我們說,離這裏不遠之處有家知名的ICE CREAM,大家也就去試吃,價格便宜也不錯吃。


T-Shirts 印製店,最左上是台灣熊

豐盛的午餐,前菜鵝肝醬。

忽然覺得回家不敢站上體重機!!!




札格雷布Zagreb

札格瑞布,是克羅埃西亞的首都和札格雷布縣的首府同時也是全國最大城市、一個直轄市。札格瑞布克羅埃西亞國內足球強隊札格瑞布迪納摩主場位於這裡。札格瑞布位於海平面122m,它位於克羅埃西亞的西北部的梅德韋德尼察山南坡,境內有薩瓦河流過。在2011年的正式人口普查中,札格瑞布市人口是792,875人。


舊城區風光、吸睛的馬賽克教堂就是札格雷布Zagreb的亮點!札格雷布(Zagreb)市區的範圍並不大,著名景點大多集中於舊城區。隔天早上吃飯前大約40分鐘,我從飯店出發,徒步又把昨天linda介紹的景點,從大教堂走到果菜市場,也爬上小山坡了望塔旁邊的古董電纜車站,再度快速瀏覽一次,才真正對這個城是有點概念,(行程大約2.5公里)

另外,下午的行程和早上的行程有相同之處,例如都有搭纜車上山頂,觀看城市景觀,也都有經過菜市場,這裡的櫻桃、草莓好吃有便宜,特別是櫻桃,1公斤大約只賣台幣100元,所以是必定要嚐嚐的水果,linda特別預留時間讓大家自由採購,雖然下午我們會經過這裡最大的多拉茲水果市場(Dolac Marke),不過那時候,人家已經收攤了,感謝linda細心安排旅遊行程,讓大家能盡量體驗一下市井小民的生活面。

建城於西元10世紀的札格雷布(Zagreb)擁有非常悠久深厚的歷史背景(從古羅馬時代到現在),是東南歐數一數二的老城。Zagreb(札格雷布)雖然貴為克羅埃西亞的首都,卻不像南部的大城Dubrovnik(杜布洛夫尼克)那樣地吸引人,由於受到1880年的大地震重創,市內許多重要的建築其實都是地震之後重建或復原的,比起其他充滿歷史感的城鎮來說,Zagreb相對來說年輕很多。
 整個城市位於小山丘上,被片綠意所環繞,漫步在街道上,可見許多哥德式與巴洛克式的建築,Zagreb市中心不大,大致可分為上城區與下城區,上城區重要的觀光景點都位於此區域;下城區則是是火車站、圖書館、博物館等新穎的建築的聚集地。不過舊城區就是札格雷布(Zagreb)的歷史精華所在,幾乎所有主要景點都集中在步行可以抵達的範圍內,約半天路程就可以把整個舊城區逛遍。


紅色心型的紀念品

隨處都有著紅色心型的紀念品,薑餅製作的傳統可追溯到中世紀,由於生薑在當時是一種昂貴的進口香料,因此,人們只捨得在重大節日中製作與食用,最初薑餅的形狀有很多種,後來愛心形的薑餅逐漸成為克羅埃西亞的象徵,流傳至今,愛心形薑餅變成一種愛情的象徵,最後演變成愛心形的紅色仿薑餅的紀念品,是札格瑞布最具代表的紀念品之一,愛心中間有面小鏡子,用意是~贈送者可以對受贈者說鏡裏的那個人就是我每日思念的對象。

耶拉齊洽廣場(Trg Bana Josipa Jelacica),克羅埃西亞精神象徵的戰爭英雄雕像(也是當地的時代廣場,聖誕節時分常熱鬧)




這裡也是札格雷布車站前的著名廣場,銀行密集林立,電車以札格瑞布(Zagreb) 為中心,共有19(白天15條、深夜4),其中最密集的是經由 『耶拉齊洽廣場(Jelacica Square)』周邊的路線,共有10個系統(據說是他們國內自行研發的電車系統)也是當地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由於札格雷布主要景點都集中在車站周邊的舊城區,所以一般觀光客利用到路面電車的機率其實並不高。


札格雷布主教座堂(Zagrebačka katedrala)是克羅埃西亞天主教會的中心。在匈牙利王國統治時期,札格布主教座堂曾被稱為聖斯特法諾主教座堂。現在的正式名稱則是聖母蒙召升天主教座堂。札格瑞布主教座堂Katedrala Marijina Uznesenja i Sv. Stjepana」,(又稱聖史帝芬大教堂)札格瑞布主教座堂是克羅埃西亞最著名的建築物,現在的正式名稱則是聖母升天大教座堂,教堂從1094建造歷經摧毀、地震,重建後的教堂改為巴洛克式建築,入口左右兩側的高塔高105米,是克羅埃西亞最高的建築物。教堂位於卡普脫區(Kaptol),建造於13世紀到18世紀間,後來因戰爭和地震破壞過,現在的外觀,是1880年大地震後修復而成的,再建時所採用的是新哥德式建築,不過現在右邊的尖塔還在整修。


卡普脫廣場
教堂正門外,卡普脫廣場上高聳的石柱,立著金色的聖母瑪麗亞與四尊天使雕像,四位天使分別代表基督徒該保有的信德(Faith)、望德(Hope)、潔淨無罪(Innocence)以及謙卑(Humility)。瑪利亞和四天使紀念柱聖潔美麗是Anton Dominik Fernkorn1865年設計的,他也是耶拉契奇雕像、聖喬治斬龍雕塑的設計師。


朵拉茲市場(Dolac Market)1926年開始便存在於舊城區中,是目前最古老的市場,從早上一直到下午3點左右,市場內擠滿了為採購新鮮食材而來的民眾,下方還有肉類市場,不過今天下午我們參觀時已經收攤了。



1950年,領帶是客羅埃西亞發明的。領帶至少有400年歷史。
在古代,頸部飾物有時是地位、財富的象徵,有時只是擦汗毛巾
17世紀的克羅埃西亞士兵,戴上領巾以識別敵我


聖喬治屠龍。他是阻止羅馬皇帝迫害基督徒,1908年鑄造,1835年真品在維也納的皇宮裡。
 St. George雕像,聖喬治是西元四世紀阻止羅馬皇帝對基督徒迫害的聖者。雕像是採用中世紀「聖喬治屠龍」的故事創作的,象徵善與惡基督徒與異教徒間的鬥爭,原件1835年被移到維也納貴族宮殿去了,這個青銅複製品是1908年鑄造的。再往上走即是石門

聖母瑪莉亞守護的石門(Stone Gate)

整建立於13世紀時期,是札格雷布唯一保存下來的老城門,在當時是木造的,據說在1731年時這裡發生大火,但是石門裡的聖母與聖子的畫像完全沒有損傷,所以當時很多人就相信這幅畫可以保護札格雷布,因此這裏成為一個聖地。這個1758年製造的華麗巴洛克風格柵欄裏放的就是聖母與聖子的畫像,每天都有信眾、遊客前來瞻仰, 石牆上的名牌,就像廟裏捐贈者的掛牌一樣。

石門走出來,七百年的藥草藥房,至今都還在營業。而且完全沒變。

煤油燈。僅剩約200盞。每天傍晚會有人騎機車來點燈。
上城區的中心為聖馬可廣場 (St. Mark's Square),廣場上的主要景點是 13 世紀的聖馬可教堂 (Mark’s Church),美麗的馬賽克拼貼畫屋頂聞名的馬可教堂(Church of St Mark)是中心的舊城精華地帶。周遭被十幾座古老重要的教堂包圍著,並在其中形成了札格瑞布最重要的藝廊街。
新修好的屋頂。建造於13世紀,採用哥德式的建築,美麗的屋頂是特徵,使用藏青色和紅褐色的壁磚,拼貼出兩面大型的徽章,右邊市徽,左邊代表克羅埃西亞。古時的3王國(紅白相間格子是克羅埃西亞、3個獅子頭是達爾瑪其亞,斯洛維尼亞,最下方是一隻跑路的貂),教堂本身是13世紀便存在,而目前的外觀與徽章則是1880年修復的。

國會大廈(右)是上城最大的一棟建築物,三層樓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緊緊立在聖馬可廣場右側,也是當今克羅埃西亞國會的所在地。國會大廈20世紀初才完成,原本是給當時的皇室政府使用的。對克羅埃西亞來說,這棟建築意義非凡許多近代重大事件都是在這裡簽署完成,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先有克羅埃西亞人在國會大廈陽臺上宣佈從奧匈帝國分離出來。

羅特栩查克塔(Kula Lotrščak,又稱警盜鐘之塔),享受札格雷布下城的最佳視野。該塔聳立在纜車站的最頂端,是過去舊城防禦工事的一部分。每晚羅特栩查克塔會敲響鐘聲,通報城門關閉以防止盜賊,這也成為高塔的命名由來。19 世紀時,該塔增建了第 4 層樓,並在頂樓安設大砲。自此,羅特栩查克塔大砲每天中午,都會固定射發一次。


札格雷布纜車已經有120年歷史,是齒軌式的鈷藍色纜車,連接札格雷布的上下城區。搭乘這條有趣的城市纜車,只需55秒就能登上66公尺高度,每年約有750,000名乘客利用此纜車上下山。此纜車至今仍正常運作,其不僅是最古老的交通工具,也是受保護的文化遺址。所以這條纜車堪稱世界最短纜車。


失戀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巴洛克風格的宮殿中,展示分手戀人的私人物品並附上簡短摘要說明。

凱薩琳教堂,教堂整體白色,代表純潔。現今大多數人來申請辦婚禮


今晚住市區裡,超高級飯店



隔日清晨,明欽帶我去看了市場
『朵拉茲市場(Dolac Market)』,有『札格瑞布的胃』之稱的蔬果市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霞碦羅古道 2025_0122

  期待已久的霞客羅古道健行終於順利成行,4點鐘起床,4點半出門,就像是雪山攻頂的行程,只不過不是住山莊,而是溫暖的家,其他的感覺就是走百岳的路線。 大山壯麗景觀常讓生死相許(累得半死),明明就是睡不著吃不下去,有時還頭昏腦漲,喘不過氣來,走到最後都會變成開始懷疑人生,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不過回家後又開始懷念山上的風景,冷咧空氣拂過臉上的感覺,腳下踩過松葉的柔軟舒適,夜空中閃耀的星星,登頂成功時朝陽灑過山谷的悸動,忍不住衝動又想何時再山上去走走!這就是登山客的愛恨情仇,一言難盡啊! 不過人生的賞味期限是有限的,轉眼就過期了,不好好把握時機,就只能說往事只能回味了,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首詩的意境真的非常棒,所以愛山的人,再忙再累也要請假去爬山。 不過年紀大了還是要識相一點,就這樣,行程較緊湊的百岳行程改成古道健走,攀爬高山岩頂路段換成賞楓之旅,感動還在,初心永存,只是不再有高山症的困擾,背包的重量也減輕了一半,走在山間的腳步似乎也輕快許多,只不過中級山的景色與溫度還是不同,但是這一次的霞客羅古道之旅,讓我重新想起剛開始爬百岳的興奮與感動。 五點鐘準時從松江路出發,熟門熟路的女司機用最短時間吧我們這群半夢半醒的人在黎明的微光中送到登山口,回程時又再夜幕低垂中安全的把我們送回台北,謝謝她專業的服務,也祝福她生意興隆,旅客接不完。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一個晴朗的天空,而且沒有塞車,比預期還早的時候我們就抵達石路登山口,領隊簡單說明一下就開始了今天的行程,A進B出是必較完整的行程,但是也比較辛苦,以現在冬天的天氣來說,下午五點半後就開始天黑了,所以今天的行程要好好把握時機,否則就會摸黑下山,不過最後在大家努力的趕路過程當中終於在天黑之前下山,雖然體力差不多耗盡,但是心裏面確實滿足的。 女司機也很貼心的為我門準備飲料和食物,另外,領隊也在內灣老街幫大家買了兩個小粽子充飢,讓我們覺得很幸福,雖然在內灣老街下車休息時,剛下車時才發現兩腳overuse ,差一點站不穩,還好休息一下就好多了。還記得以前從雪山下來之後,要上遊覽車的時候也是一樣,差點爬不上車,真是好笑啊。 相逢自是有緣,大家能夠湊在一起這團才能成行,有伴同行,更是增添許多樂趣,説説笑笑會讓林間健走的行程更有料,八個人的小隊其實是剛剛好的人數,不多也不會太少,沿途可以互相照顧,搭車也剛好可以...

我愛烈嶼─大小金門走透透

我愛烈嶼與 ─ 大小金門走透透 (2018.5.9-12) DAY1    雖然天空不作美,前一日搭捷運松山機場踏查路線,在機場時從航空公司飛機航班資訊表顯示金門大雷雨 ( 高度 400 公尺 ) 而且有班機延誤,後來才得知當日中午時分開始下大雨,一直下到晚上,新聞還報導降雨量破紀錄,光是小金門降雨量就超過二百毫米,部分街道小學還嚴重積水。好友打電話通知我們是否要取消行程,我們電話連絡租車公司及確認機場航班正常起降,還是決定按時出發。隔天到達金門後下午天氣就轉晴了,水也退了,沒有影響這次的旅程,感謝上帝幫忙。 據了解金門霧多,飛機延誤是正常,還是提早去機場有備無患。我們的班機早上 0700 起飛,需 0620 前報到完畢。捷運松山機場雖可到達,因時間太早來不及又要帶行李不方便。所以決定騎機車去機場,我們騎小愛 20 分即抵達機場,停車費一天只要 20 元,真方便 ( 後來發現金門人大部份的人也是把機車放在機場 ) 。 在候機室時遇到一群小學生正要搭機前往金門校際交流,結果歡樂聲充滿飛機裡,旋槳小飛機起飛後,所有小朋友非常興奮,飛機爬升、轉彎時學生們都忍不齊聲歡呼,好像初次搭雲霄飛車的感動,因為班機上還有其他旅客,導師看不過去,只好出聲制止,請同學嘴巴閉起來,全飛機一半以上都是學生和老師職員等,好像是校外旅遊的專機,真是快樂的小孩。 很快的,一個多小時就抵達金門尚義機場。通關和領行李都很快,我們直接去機場服務櫃檯,找到租車公司,服務人員很快地交給我們一部速克達機車 (GT125) 兩頂西瓜帽,給我們一張地圖簡單給我們行程建議後,我們將行李交給租車公司協助托運至民宿,就開始騎車環島。 82據點海龍部隊碉堡 騎在一望無際綠樹矗立兩旁的中央公路上 ( 環島路 ) ,帽子被海風吹的卡卡作響,平常騎重機都戴全罩式安全帽,如今感覺就像戴鍋蓋很沒有安全感,還好路上既車少又無人,我們兩人就這樣悠悠哉哉地開始我們的外島自助旅行。 第一站本來準備去爬太武山,騎到料羅港後折返,途經 82 據點,順便繞到海邊參觀,到達據點後竟然是海龍部隊 ( 成功隊 ) 小隊部,雖然只有我們兩人,但是這裡的碉堡還是有兩位志工駐點服務,為我們開燈引導我們參觀,讓我們在坑道內能順利瀏覽強上的舊照片。以前服役放假時,在左營街上經常看到穿紅短褲白色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