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倫敦鐵橋我來了(愛英倫遊記) Part 2

2107/7/11-25 (part 2)


7/22 Salisbury to Oxford, ENGLAND

古巨石陣、牛津大學、下雨天逛市場


古前巨石陣(英語:Stonehenge),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埃姆斯伯里英國的旅遊熱點,每年都有100萬人從世界各地慕名前來參觀。巨石陣是英國最著名的史前建築遺跡,它的建造起因和方法至今在考古界仍是個不解之謎。巨石陣也叫做圓形石林,位於英國離倫敦大約120公里一個叫做埃姆斯伯里的地方。那裡的幾十塊巨石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一些石塊足有六米之高。據估計,圓形石林已經在這個一馬平川的平原上矗立了幾千年。1986年,「巨石陣、埃夫伯里和相關遺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整個巨石陣的結構是由環狀列石及環狀溝所組成,環狀溝的直徑將近100公尺,在距離巨石陣入口處外側約30公尺的地方,有一塊被稱為「席爾」的石頭單獨立在地上,如果從環狀溝向這塊石頭望去,剛好是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位置,因此部分的學者認為古代民族用巨石陣來記錄太陽的運行。
巨石陣又稱索爾茲伯里石環、環狀列石、太陽神廟、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欄、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歐洲著名的史前時代文化神廟遺址,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里平原,考古碳年代鑑定技巧的結論是約建於公元前4000-2000年,屬新石器時代末期至青銅時代。關於巨石陣的年代,至今尚有爭議。但是少數數史學家綜合各種週遭因素後相信,巨石陣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間石器時代晚期建成的。
考古證明,巨石陣的修建是分幾個不同階段完成的。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開始了第一階段的修建。首先是修建環形的溝渠和土台。由藍砂岩排列成兩個圓環,是巨石陣的雛形。在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修建了通往中央的道路。又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巨石陣:以巨石為柱,頂上則橫臥巨石為楣。構成直徑30米左右的圓環。而其後的500年間,這些巨石的位置曾經被不厭其煩地重新排列。形成今天的格局。


看這廣闊草原  我們坐車到巨石陣  散步回遊客中心四十分鐘  身心舒暢
不過吸引我們的不是這些石頭,或是它的考古價值,而是這一大片綠油油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一次看到這樣的場景是上合歡山西峰時的箭竹林,但是範圍為沒有這麼大,而且那是在三千公尺以上,走路都很辛苦。這片草原卻是這麼容易親近又沒有高山的不適感。因此,無論如何要親自到裡面走一趟,我們搭車前往巨石陣參觀一下後就返程走大草原回來,這一片草原是牛羊的牧場,入口處有柵欄圈起來,可以用手把木門推開,但是門會自動關上去,避免牛羊跑出來,我們一面走一面聞著空中青草的味道,天空雖然飄著小噢,但是走在軟綿綿的草地上很舒服,最後我們穿過一座小森林走回馬路上,剛好看到幾隻黑臉黑手的笑笑羊,好奇的看著我們,我們覺得他們時在太可愛了,只是鏡頭太遠拍不清楚只好作罷,就讓這樣的美景留在心中吧!



牛津城(牛津大學校區)

愛莉絲書店 裡面只能容納十幾人


為了不讓遊客進入干擾學生上課  校方訂時開放且收費

愛莉絲的作者  常在此說故事給孩子們聽

今天一直下雨  只好逛市場

市場裡各式各樣的蛋糕




7/23 Oxford to Oxford, ENGLAND

劍橋大學、康河撐船

清晨我們又發現飯店附近有小河道  也有船屋停靠  也有慢跑運動的人

幽靜小河旁很適合跑步或散步

楊柳青青綠水相呼應(很美的鄉間)

劍橋到了  數學橋 是一位學者計算結構搭起  可惜學生頑皮拆解後無法恢復  只好用螺絲鎖上




船伕很多是學生兼差的好工作

嘆息橋  學生要經過此橋去考試  嘆息為何不用功讀書  可能會考砸





劍橋大學隨處可見的腳踏車和中國遊學團學生

中國遊學生到處可見

牛頓的蘋果樹  不是原始的那一顆  跟台灣的現今"金城武樹"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一學院牆上  創辦人亨利八世手握金權杖  被頑皮學生換成桌腳  校方也沒換回



海德公園

英國新款公車

海德公園裡的活動球桌

英國蜜蜂圓圓胖胖好可愛



這隻鳥的腳蹼 是白色

倫敦塔橋旁

中國城

老婆笑得很開心,因為照相的人太多,好不容易搶到位置當然要笑得美美的



晚上十點的倫敦塔



7/24 london, ENGLAND



西敏寺




皇宮


大英博物館



維納斯



這些雕像風格跟義大利的很像  這次旅遊才知道  羅馬人跨海統治過英國


國王十字車站 King's Cross

為了不打擾乘車旅客 車站在中庭某處佈置壹角落  還規定只能他們拍  再進旁邊禮品店買照片  佈置得很簡單!

排隊拍照的人群   車站外還排著很多



旅程結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霞碦羅古道 2025_0122

  期待已久的霞客羅古道健行終於順利成行,4點鐘起床,4點半出門,就像是雪山攻頂的行程,只不過不是住山莊,而是溫暖的家,其他的感覺就是走百岳的路線。 大山壯麗景觀常讓生死相許(累得半死),明明就是睡不著吃不下去,有時還頭昏腦漲,喘不過氣來,走到最後都會變成開始懷疑人生,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不過回家後又開始懷念山上的風景,冷咧空氣拂過臉上的感覺,腳下踩過松葉的柔軟舒適,夜空中閃耀的星星,登頂成功時朝陽灑過山谷的悸動,忍不住衝動又想何時再山上去走走!這就是登山客的愛恨情仇,一言難盡啊! 不過人生的賞味期限是有限的,轉眼就過期了,不好好把握時機,就只能說往事只能回味了,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首詩的意境真的非常棒,所以愛山的人,再忙再累也要請假去爬山。 不過年紀大了還是要識相一點,就這樣,行程較緊湊的百岳行程改成古道健走,攀爬高山岩頂路段換成賞楓之旅,感動還在,初心永存,只是不再有高山症的困擾,背包的重量也減輕了一半,走在山間的腳步似乎也輕快許多,只不過中級山的景色與溫度還是不同,但是這一次的霞客羅古道之旅,讓我重新想起剛開始爬百岳的興奮與感動。 五點鐘準時從松江路出發,熟門熟路的女司機用最短時間吧我們這群半夢半醒的人在黎明的微光中送到登山口,回程時又再夜幕低垂中安全的把我們送回台北,謝謝她專業的服務,也祝福她生意興隆,旅客接不完。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一個晴朗的天空,而且沒有塞車,比預期還早的時候我們就抵達石路登山口,領隊簡單說明一下就開始了今天的行程,A進B出是必較完整的行程,但是也比較辛苦,以現在冬天的天氣來說,下午五點半後就開始天黑了,所以今天的行程要好好把握時機,否則就會摸黑下山,不過最後在大家努力的趕路過程當中終於在天黑之前下山,雖然體力差不多耗盡,但是心裏面確實滿足的。 女司機也很貼心的為我門準備飲料和食物,另外,領隊也在內灣老街幫大家買了兩個小粽子充飢,讓我們覺得很幸福,雖然在內灣老街下車休息時,剛下車時才發現兩腳overuse ,差一點站不穩,還好休息一下就好多了。還記得以前從雪山下來之後,要上遊覽車的時候也是一樣,差點爬不上車,真是好笑啊。 相逢自是有緣,大家能夠湊在一起這團才能成行,有伴同行,更是增添許多樂趣,説説笑笑會讓林間健走的行程更有料,八個人的小隊其實是剛剛好的人數,不多也不會太少,沿途可以互相照顧,搭車也剛好可以...

我愛烈嶼─大小金門走透透

我愛烈嶼與 ─ 大小金門走透透 (2018.5.9-12) DAY1    雖然天空不作美,前一日搭捷運松山機場踏查路線,在機場時從航空公司飛機航班資訊表顯示金門大雷雨 ( 高度 400 公尺 ) 而且有班機延誤,後來才得知當日中午時分開始下大雨,一直下到晚上,新聞還報導降雨量破紀錄,光是小金門降雨量就超過二百毫米,部分街道小學還嚴重積水。好友打電話通知我們是否要取消行程,我們電話連絡租車公司及確認機場航班正常起降,還是決定按時出發。隔天到達金門後下午天氣就轉晴了,水也退了,沒有影響這次的旅程,感謝上帝幫忙。 據了解金門霧多,飛機延誤是正常,還是提早去機場有備無患。我們的班機早上 0700 起飛,需 0620 前報到完畢。捷運松山機場雖可到達,因時間太早來不及又要帶行李不方便。所以決定騎機車去機場,我們騎小愛 20 分即抵達機場,停車費一天只要 20 元,真方便 ( 後來發現金門人大部份的人也是把機車放在機場 ) 。 在候機室時遇到一群小學生正要搭機前往金門校際交流,結果歡樂聲充滿飛機裡,旋槳小飛機起飛後,所有小朋友非常興奮,飛機爬升、轉彎時學生們都忍不齊聲歡呼,好像初次搭雲霄飛車的感動,因為班機上還有其他旅客,導師看不過去,只好出聲制止,請同學嘴巴閉起來,全飛機一半以上都是學生和老師職員等,好像是校外旅遊的專機,真是快樂的小孩。 很快的,一個多小時就抵達金門尚義機場。通關和領行李都很快,我們直接去機場服務櫃檯,找到租車公司,服務人員很快地交給我們一部速克達機車 (GT125) 兩頂西瓜帽,給我們一張地圖簡單給我們行程建議後,我們將行李交給租車公司協助托運至民宿,就開始騎車環島。 82據點海龍部隊碉堡 騎在一望無際綠樹矗立兩旁的中央公路上 ( 環島路 ) ,帽子被海風吹的卡卡作響,平常騎重機都戴全罩式安全帽,如今感覺就像戴鍋蓋很沒有安全感,還好路上既車少又無人,我們兩人就這樣悠悠哉哉地開始我們的外島自助旅行。 第一站本來準備去爬太武山,騎到料羅港後折返,途經 82 據點,順便繞到海邊參觀,到達據點後竟然是海龍部隊 ( 成功隊 ) 小隊部,雖然只有我們兩人,但是這裡的碉堡還是有兩位志工駐點服務,為我們開燈引導我們參觀,讓我們在坑道內能順利瀏覽強上的舊照片。以前服役放假時,在左營街上經常看到穿紅短褲白色蛙...

東南歐遊記克斯蒙13天 —6/5

D5 → ( 斯 洛維尼 亞首都 ) 朱布亞納 Ljubljana → ( 克羅埃西亞首都 ) 札格雷布 Zagreb( 宿 Premier)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共和國國土面積為 20,273 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 205 萬人,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盧比安納為首都及最大城市。係位於阿爾卑斯山尾段的中歐小國。西鄰義大利,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埃西亞。 盧比安納 (Ljubljana) 面積不到 1000 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 30 萬人,是個很迷你的小城市,用走的就可以逛完整個城市。盧比安納河 (Ljubljana River) 流經市中心,城市往河的兩側發展。地處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之間,西接義大利,北鄰奧地利與匈牙利,它也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更是斯洛維尼亞政治經濟中心,綠化率在歐洲各國來說,僅次於芬蘭與瑞典,被譽為『中歐的綠寶石』, 1991 年於南斯拉夫獨立出來, 1992 年加入聯合國, 2004 年加入歐盟,盧比安娜人口約 28 萬,是目前人口最少的歐洲首都之一,地理位置剛好夾處在維也納、布拉格和威尼斯之間,雖名氣遠不及這些大城市,但吸取了斯拉夫、日耳曼及義大利拉丁民族的不同養份,讓這座可以半天走完的迷你首都,因此融合出一種獨特的文化味道。 市區中仍保留著羅馬帝國時代的遺跡,巴洛克式建築的市政廳、 17 世紀的羅巴噴泉、有趣的三重橋、綠頂雙塔的聖尼拉斯大教堂,以及紅色的聖方濟教堂。 根據資料顯示,這裡史前時代的山丘便已有人類的蹤跡,羅馬時期成為軍事驛站, 9 世紀後有了中世紀古堡的樣子,目前見到的都是 1511 年地震之後重建, 17-18 世紀為貴族居所, 19-20 世紀前半葉則變身為監獄和軍營, 1980 年之後外觀全面翻新,有餐廳、紀念品店、展覽廳、禮拜堂及婚禮大廳,更是市民舉辦音樂會、婚宴、文化活動的場所。 這裡有幾個重要景點如下 『 中央市場 (Central Market Area) 』    聖尼古拉大教堂 (Stolna Cerkev Sv Nikolaja)    羅巴噴泉 (Robbov Fountain)    三重橋   屠夫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