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東南歐遊記克斯蒙13天 —6/6~7

D6→桃花源小村(Rastoke)→國家公園Plitvicka(16湖,下湖)宿附近飯店

早餐後,往十六湖國家公園NP Plitvice邁進,途中經過以瀑布與水車聞名的『桃花源小鎮(Rastoke)』,小鎮有如童話中的故事場景,除了是克羅埃西亞國內採用水力磨坊生產的典範外,主要是擁有優美恬靜的小村落風光,不過當天我們沒有看到水車,雖然我們已經付費了,但是管理的人也不開門,而且其它地方還是要另外付費參觀,大多民房經營民宿,不希望被遊客打擾。所以,我們只是在外圍看看而已,當我們到達停車場後司機接我們上車前往十六湖。


桃花源小鎮 Slunj-Rastoke








烤羊肉,搭佩青蔥番茄。甜點Q麵團


普萊維斯國家公園_十六湖下湖區

我們下午進公園時,已經人潮開始,很多世界各地來的觀光團絡繹不絕(據說每年的觀光客超過100萬),大部分步道狹窄只有兩人的寬度,休息處很少,少數幾個拍照點停下來,後面的人就跟在你身邊擠成一團,因此,行進的速度很慢,LINDA一路提醒我們小心自己的包包,千萬不要被小偷下手損失財物事小,護照遺失可就麻煩了(此地沒有台灣的駐外辦事處,最近的一處在維也納)。我們從上往下走準備參觀落差78公尺的大瀑布,然後再到走到P3碼頭搭船到對岸P1碼頭,再走回停車場,全程約3小時,一路都是人,雖然景色優美,但是卻沒有辦法優閒地欣賞,此乃唯一美中不足之處,還好我們走在水面上的棧道,沿途也有樹蔭,雖然溫度高但是還算可以。今天我們先走下湖區,明天再走上湖區,全程走完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因此,有人就住在裡面的旅館(有3家),這樣就可以自已安排時間慢慢走路,不過聽說,食宿都很陽春,我們這種老爺夫人團,應該不適合吧。

下午進來遊客超多,大家排隊看瀑布






克羅埃西亞民族個個高大俊美,觀念傳統,年輕爸爸很照顧家庭小孩。
沿路也有不少重機車族旅行。

晚餐。蘑菇湯,烤魚。口味簡單只灑鹽。

晚餐後,我們出去走走。看見很多廢棄的屋子。牆上有彈孔。可以看出當時南斯拉夫共和國分裂的內戰慘烈,本來是鄰居,一夕間就變成敵人。賽爾維亞人都搬離開此區。
2006年南斯拉夫王國結束。








D7→(16湖,上湖)→札達爾(Zader) →斯賓尼克(Sibenik)

普萊維斯國家公園_十六湖上湖區

第二天我們一早就出發,前往上湖區參觀,今天我們是搭園內的電車(真正的賓士車)前往山頂往下走參觀,再到P2碼頭搭船到對岸P1碼頭,用完午餐後再搭巴士離開,前往札達爾(Zader)








離開青翠好山好水的十六湖區,景觀很快就變了。沿海島嶼及達爾馬齊亞地區主要都是“白堊紀碳酸鈣”海相沉積構造,以石灰岩為主。石灰岩地形,造就了一連串碦斯特景觀,從北邊的石灰岩洞到十六湖國家公園,以及柯特爾“峽灣”幾乎全部都是,難怪當地建築,從民房到教堂,幾乎都以石灰岩為建材。




札達爾位在克羅埃西亞狹長國土的中間位置,臨靠湛藍的亞德里亞海,是克羅埃西亞的第五大城市,亦是昔日東羅馬帝國達爾馬齊亞省的首府,雖然城市面積不大,但過去卻是一重要的港口,城中處處散發著羅馬時代留下的歷史風味,濱海大道的一角,名導演希區考克深愛著札達爾這個地方,並認為札達爾的夕陽是全世界最美的夕陽。

從新城區進入古城有幾個入口,最多遊人使用的是由海港走過大橋步入古城門(The Land Gate)位於札達爾半島的入口,尼斯統治時期,1543年由義大利維洛納建築師(Michele Sanmicheli)所打造,城門有著文藝復興風格的結構與雕紋,城門拱門的正上方是象徵威尼斯的聖馬可石獅子,獅腳上的書本是打開的,表當時這裏是和平狀態的後援城市。這面是現在唯一保存完整的城牆。過去Zadar是威尼斯鄰近的港口之一,這兒的舊建築也帶點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風格,人民風情也熱情洋溢,而在此聚居的仍有一部份從前意大利人的後裔。

聖安娜史塔西亞大教堂(Saint Anastasia Cathedral)名稱來自札達爾四個守護神之一的St. Anastasia,其它三個為Zoilo、Simon、Grisogone,興建於12世紀,仿羅馬式的建築,教堂立面下面的大花窗為仿羅馬式(圓形花瓣),而上頭的小花窗屬於哥德式(尖形花瓣)













羅馬廣場(The Roman Forum)是羅馬時代的市政中心,由第一位羅馬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設立,大小為45*90公尺,廣場上由柱廊包圍,柱廊上方有各種裝飾,柱廊下方為當時的商店、工藝舖,目前只剩地面舖與兩根羅馬石柱仍保存著,一根被當作稱羞恥之柱(Pillar of Shame),綁著頸手枷刑具的犯人,被鏈在柱子上受公審嘲笑與羞辱,這裏是亞得里亞東海岸最大的廣場。



羅馬廣場的羞恥之柱,犯罪的人綁在這裡示眾。


聖多那教堂(Crkva sv. Donata u Zadru)與鐘樓是札達爾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興建於9世紀,當時稱為三一教堂,外觀是少見的圓形建築形式,是典型且獨一無二的拜占庭風格聖殿,15世紀時由主教聖多那Donat重建,因此改稱為聖多那教堂(Chruch of St. Donat),沒有典型的教堂外觀,其特別的圓柱狀建築,由於音響效果極佳,教堂也從宗教用途改為音樂演奏之用。1979年後成了每年國際中古世紀文藝復興音樂季的場地。底層可見到許多羅馬柱被拆來當地基。
聖多那教堂(Crkva sv. Donata u Zadru)
塔樓

臘火腿店

市政廣場
剛好在小公園有人辦婚禮,新娘及伴娘穿著漂亮的婚紗經過,大家給予熱烈的掌聲祝福他們,南斯拉夫女人外型亮麗,身材相當俏麗,相當吸引眾人的眼光,導遊還特別介紹一番請我們看美女,大家也就拿出手機留下美麗的倩影。

舊城門(The Land Gate)位於札達爾半島的入口,尼斯統治時期,1543年由義大利維洛納建築師(Michele Sanmicheli)所打造,城門上的浮雕是守護神St. Chrysogonus騎在馬背上的英姿,上頭展翅的聖馬可石獅子,是威尼斯的精神象徵,獅腳上的書本是打開的,表當時這裏是和平狀態的後援城市
『五井廣場 (The Five Wells Square)』16世紀時威尼斯人統治時期,由於土耳其人不斷入侵,除了修築城牆外,威尼斯人還並在城牆後方建的大型儲水糟,上方有五個井可用來取水,因此這兒稱為五井廣場。 如今水井已不使用,而成為一處舉辦音樂會以及民眾活動的場所,19世紀後,奧地利將軍Welden便在此建造第一座公共公園,而公園的入口就在這5口井旁邊

逛完古城,接著來到札達爾的海濱,海面上不時有大大小小的渡輪進出,Zadar夕陽體驗除了可以看著海面上夕陽落下的美景外,有兩個特別的體驗:一是沿著岸邊深入海洋階梯的Sea Organ海洋風琴。設置在可讓大家坐的階梯處有小洞,海水進洞後會形成不同的聲音。海風琴由著名建築師巴希奇(Nikola Bašić)所設計,其設計靈感來自於他從小就喜歡聆聽海浪拍打岩石的聲音,海風琴設有70公尺長、規則排列的石階,其下有35根長短粗細不一的風琴管,連接浸入海中的塑膠管,當海浪移動並擠壓空氣時,就會使風琴管發出聲音,而這些高低不同的和弦進一步由石階上的小孔傳送出來,成為我們耳中聽到獨特的和音,海風琴旁邊的向太陽致敬(The Greeting to the Sun)是建築師巴希奇的另一個傑作,直徑22公尺的大圓圈,有300個太陽能板與無數個LED燈,當黑夜降臨,LED燈配合著海風琴的節奏,將白天太陽能板吸收的太陽光釋放,整座圓形廣場像七彩霓虹燈一樣,地面上的LED燈不以電腦控制,完全由海浪來控制與啟動,色彩、光影絕不會重複,但若白天的太陽能不足,或所儲的電源不足時,當晚便不會出現燈舞秀。
這兩樣創意結合海洋與夕陽當地景觀特色透過科技表達很完美地加深原本就著名的夕陽體驗,在2006年曾得到歐洲城市空間獎項,也吸引很多觀光客前往體驗,是一個古城聰明行銷的成功案例。不過當天參觀時「Greeting to the Sun」透明的太陽能板,前些日子被人破壞,因此,以環狀柵欄圍起來,避免再度受到破壞。離開札達爾,接著來到達爾馬齊亞海岸上的古城,斯賓尼克sibenik,晚上我們住這裡。

濱海大道的一角,相傳名導演希區考克住過前面的飯店。
並認為札達爾的夕陽是全世界最美的夕陽。

海管風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霞碦羅古道 2025_0122

  期待已久的霞客羅古道健行終於順利成行,4點鐘起床,4點半出門,就像是雪山攻頂的行程,只不過不是住山莊,而是溫暖的家,其他的感覺就是走百岳的路線。 大山壯麗景觀常讓生死相許(累得半死),明明就是睡不著吃不下去,有時還頭昏腦漲,喘不過氣來,走到最後都會變成開始懷疑人生,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不過回家後又開始懷念山上的風景,冷咧空氣拂過臉上的感覺,腳下踩過松葉的柔軟舒適,夜空中閃耀的星星,登頂成功時朝陽灑過山谷的悸動,忍不住衝動又想何時再山上去走走!這就是登山客的愛恨情仇,一言難盡啊! 不過人生的賞味期限是有限的,轉眼就過期了,不好好把握時機,就只能說往事只能回味了,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首詩的意境真的非常棒,所以愛山的人,再忙再累也要請假去爬山。 不過年紀大了還是要識相一點,就這樣,行程較緊湊的百岳行程改成古道健走,攀爬高山岩頂路段換成賞楓之旅,感動還在,初心永存,只是不再有高山症的困擾,背包的重量也減輕了一半,走在山間的腳步似乎也輕快許多,只不過中級山的景色與溫度還是不同,但是這一次的霞客羅古道之旅,讓我重新想起剛開始爬百岳的興奮與感動。 五點鐘準時從松江路出發,熟門熟路的女司機用最短時間吧我們這群半夢半醒的人在黎明的微光中送到登山口,回程時又再夜幕低垂中安全的把我們送回台北,謝謝她專業的服務,也祝福她生意興隆,旅客接不完。 感謝上帝賜給我們一個晴朗的天空,而且沒有塞車,比預期還早的時候我們就抵達石路登山口,領隊簡單說明一下就開始了今天的行程,A進B出是必較完整的行程,但是也比較辛苦,以現在冬天的天氣來說,下午五點半後就開始天黑了,所以今天的行程要好好把握時機,否則就會摸黑下山,不過最後在大家努力的趕路過程當中終於在天黑之前下山,雖然體力差不多耗盡,但是心裏面確實滿足的。 女司機也很貼心的為我門準備飲料和食物,另外,領隊也在內灣老街幫大家買了兩個小粽子充飢,讓我們覺得很幸福,雖然在內灣老街下車休息時,剛下車時才發現兩腳overuse ,差一點站不穩,還好休息一下就好多了。還記得以前從雪山下來之後,要上遊覽車的時候也是一樣,差點爬不上車,真是好笑啊。 相逢自是有緣,大家能夠湊在一起這團才能成行,有伴同行,更是增添許多樂趣,説説笑笑會讓林間健走的行程更有料,八個人的小隊其實是剛剛好的人數,不多也不會太少,沿途可以互相照顧,搭車也剛好可以...

我愛烈嶼─大小金門走透透

我愛烈嶼與 ─ 大小金門走透透 (2018.5.9-12) DAY1    雖然天空不作美,前一日搭捷運松山機場踏查路線,在機場時從航空公司飛機航班資訊表顯示金門大雷雨 ( 高度 400 公尺 ) 而且有班機延誤,後來才得知當日中午時分開始下大雨,一直下到晚上,新聞還報導降雨量破紀錄,光是小金門降雨量就超過二百毫米,部分街道小學還嚴重積水。好友打電話通知我們是否要取消行程,我們電話連絡租車公司及確認機場航班正常起降,還是決定按時出發。隔天到達金門後下午天氣就轉晴了,水也退了,沒有影響這次的旅程,感謝上帝幫忙。 據了解金門霧多,飛機延誤是正常,還是提早去機場有備無患。我們的班機早上 0700 起飛,需 0620 前報到完畢。捷運松山機場雖可到達,因時間太早來不及又要帶行李不方便。所以決定騎機車去機場,我們騎小愛 20 分即抵達機場,停車費一天只要 20 元,真方便 ( 後來發現金門人大部份的人也是把機車放在機場 ) 。 在候機室時遇到一群小學生正要搭機前往金門校際交流,結果歡樂聲充滿飛機裡,旋槳小飛機起飛後,所有小朋友非常興奮,飛機爬升、轉彎時學生們都忍不齊聲歡呼,好像初次搭雲霄飛車的感動,因為班機上還有其他旅客,導師看不過去,只好出聲制止,請同學嘴巴閉起來,全飛機一半以上都是學生和老師職員等,好像是校外旅遊的專機,真是快樂的小孩。 很快的,一個多小時就抵達金門尚義機場。通關和領行李都很快,我們直接去機場服務櫃檯,找到租車公司,服務人員很快地交給我們一部速克達機車 (GT125) 兩頂西瓜帽,給我們一張地圖簡單給我們行程建議後,我們將行李交給租車公司協助托運至民宿,就開始騎車環島。 82據點海龍部隊碉堡 騎在一望無際綠樹矗立兩旁的中央公路上 ( 環島路 ) ,帽子被海風吹的卡卡作響,平常騎重機都戴全罩式安全帽,如今感覺就像戴鍋蓋很沒有安全感,還好路上既車少又無人,我們兩人就這樣悠悠哉哉地開始我們的外島自助旅行。 第一站本來準備去爬太武山,騎到料羅港後折返,途經 82 據點,順便繞到海邊參觀,到達據點後竟然是海龍部隊 ( 成功隊 ) 小隊部,雖然只有我們兩人,但是這裡的碉堡還是有兩位志工駐點服務,為我們開燈引導我們參觀,讓我們在坑道內能順利瀏覽強上的舊照片。以前服役放假時,在左營街上經常看到穿紅短褲白色蛙...

東南歐遊記克斯蒙13天 —6/5

D5 → ( 斯 洛維尼 亞首都 ) 朱布亞納 Ljubljana → ( 克羅埃西亞首都 ) 札格雷布 Zagreb( 宿 Premier)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共和國國土面積為 20,273 平方公里,全國人口約 205 萬人,半數以上居民信仰羅馬天主教,盧比安納為首都及最大城市。係位於阿爾卑斯山尾段的中歐小國。西鄰義大利,東北有匈牙利,北接奧地利,西南通往亞得里亞海,東部和南部被克羅埃西亞。 盧比安納 (Ljubljana) 面積不到 1000 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 30 萬人,是個很迷你的小城市,用走的就可以逛完整個城市。盧比安納河 (Ljubljana River) 流經市中心,城市往河的兩側發展。地處阿爾卑斯山和亞得里亞海之間,西接義大利,北鄰奧地利與匈牙利,它也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更是斯洛維尼亞政治經濟中心,綠化率在歐洲各國來說,僅次於芬蘭與瑞典,被譽為『中歐的綠寶石』, 1991 年於南斯拉夫獨立出來, 1992 年加入聯合國, 2004 年加入歐盟,盧比安娜人口約 28 萬,是目前人口最少的歐洲首都之一,地理位置剛好夾處在維也納、布拉格和威尼斯之間,雖名氣遠不及這些大城市,但吸取了斯拉夫、日耳曼及義大利拉丁民族的不同養份,讓這座可以半天走完的迷你首都,因此融合出一種獨特的文化味道。 市區中仍保留著羅馬帝國時代的遺跡,巴洛克式建築的市政廳、 17 世紀的羅巴噴泉、有趣的三重橋、綠頂雙塔的聖尼拉斯大教堂,以及紅色的聖方濟教堂。 根據資料顯示,這裡史前時代的山丘便已有人類的蹤跡,羅馬時期成為軍事驛站, 9 世紀後有了中世紀古堡的樣子,目前見到的都是 1511 年地震之後重建, 17-18 世紀為貴族居所, 19-20 世紀前半葉則變身為監獄和軍營, 1980 年之後外觀全面翻新,有餐廳、紀念品店、展覽廳、禮拜堂及婚禮大廳,更是市民舉辦音樂會、婚宴、文化活動的場所。 這裡有幾個重要景點如下 『 中央市場 (Central Market Area) 』    聖尼古拉大教堂 (Stolna Cerkev Sv Nikolaja)    羅巴噴泉 (Robbov Fountain)    三重橋   屠夫橋  ...